最近河南的高温上了热搜——郑州44.2℃的地表温度,把柏油路晒化了,把电动车坐垫烫出泡了,连出门买个菜都像在蒸笼里蒸桑拿。空调房虽好,可吹久了头晕、关节痛,还总觉得“透不过气”。这时候,老祖宗传了上千年的香疗智慧,或许能给我们另一种“天然降温”的解法。
一、古人的夏日香疗智慧:从《齐民要术》到《香乘》的清凉密码
你以为古人没有空调,夏天只能硬扛?错!早在北魏《齐民要术》里,就记载了“夏月佩香,以避暑气”的习俗;明代香学专著《香乘》更详细记录了“三伏用香方”,从宫廷到民间,香疗早已是古人对抗酷暑的“秘密武器”。
1. 香疗降温的底层逻辑:以“气”制“热”
中医认为,夏季属火,人体易受“暑热”“湿浊”侵袭,表现为心烦、乏力、食欲不振。而香料多有“辛散”“芳化”之性——辛能发散体表郁热,芳能化湿醒脾,正好对应夏季的“热”与“湿”两大痛点。比如《本草纲目》提到的藿香,“辛温而不燥烈,化湿而不峻猛”,正是夏季脾胃被暑湿困住时的“救星”。
2. 古人的“移动小空调”:随身香包的讲究
《东京梦华录》里写,北宋汴京的夏日街头,“妇人小儿,皆佩香草囊”。这些香包可不是简单的装饰品,而是有明确配方的“降温神器”。常见的配方如“薄荷3钱、佩兰2钱、艾叶1钱”——薄荷清凉透表,佩兰化湿醒神,艾叶驱蚊防虫,挂在腰间或别在衣襟,走动间香气流动,比现代的清凉油更自然。
二、哪些香料是高温克星?科学验证的天然降温组合
现代科学研究发现,许多传统香料的降温功效并非玄学,而是有明确的成分支撑。我们整理了4类“高温友好型”香料,从“物理降温”到“心理舒缓”,层层破解暑热难题。
1. 物理降温组:薄荷、樟脑(天然)
薄荷的清凉感来自“薄荷醇”,它能激活皮肤中的TRPM8受体(一种对低温敏感的离子通道),让大脑误以为“温度下降了”。实验显示,0.1%浓度的薄荷醇溶液就能让人感知到2 – 3℃的温差(《香料化学与工艺学》)。天然樟脑(取自樟树)则通过挥发带走热量,古代“冰鉴”(类似冰箱)的隔层里,常放樟脑与冰块配合,延长保鲜时间。
2. 祛湿醒神组:藿香、佩兰、石菖蒲
高温常伴随高湿,“湿热交蒸”最伤脾胃。藿香含“广藿香醇”,能促进胃肠蠕动,缓解“没胃口”;佩兰的“对 – 聚伞花素”有抗炎作用,改善因暑湿引起的头晕;石菖蒲的“α – 细辛醚”则能刺激嗅觉神经,快速唤醒精神——这三味药组成的“夏日醒脾香方”,在中医香疗馆里,入伏后咨询量能涨3倍。
3. 清心安神组:檀香、甘松、薰衣草
高温容易让人“心火旺盛”,表现为失眠、烦躁。檀香中的“α – 檀香醇”能降低皮质醇(压力激素)水平,实验显示,吸入檀香挥发物10分钟,受试者心率平均下降8 – 12次/分(《芳香疗法研究》);甘松的“缬草酮”有类似镇静剂的效果,但更温和;薰衣草的“芳樟醇”则能调节γ – 氨基丁酸(GABA),让人产生“安心感”——这组香料特别适合熬夜加班、带娃焦虑的妈妈们。
4. 驱蚊防护组:艾草、香茅、紫苏
高温下蚊虫活跃,化学驱蚊剂又担心刺激。艾草燃烧后的“挥发油”含“桉树脑”,对蚊子的驱避率可达78%(《中草药》2021年研究);香茅的“香茅醛”能干扰蚊子的嗅觉受体;紫苏的“紫苏醛”则对螨虫有抑制作用——把这三味磨成粉缝成香包,挂在床头或婴儿车旁,比电蚊香更让人安心。
三、现代香疗新玩法:从线香到香珠的24小时清凉方案
古人用香讲究“应时、应景、应人”,现代香疗则更注重“场景化”。我们根据不同生活场景,设计了一套“24小时清凉香疗方案”,从起床到入睡,让香气无缝衔接。
1. 晨起(7:00 – 9:00):唤醒脾胃的“醒神香珠”
早晨是脾胃运化的黄金时间,选一颗“藿香 + 佩兰 + 陈皮”的香珠(直径8mm,可穿成手链),起床后先闻30秒,利用嗅觉刺激唤醒脾胃。香珠的油脂缓慢释放,上班路上、开会间隙随时闻,比咖啡更温和,还能缓解“起床气”。(注:专业香珠定做可根据体质调整比例,敏感肌可选天然蜂蜡包裹,避免直接接触皮肤。)
2. 午间(12:00 – 14:00):对抗“饭气攻心”的“薄荷线香”
午餐后容易犯困,点一支“薄荷 + 少量艾草”的线香(建议选天然粘粉制作,无化学助燃剂)。薄荷的清凉感能提神,艾草的微苦则平衡薄荷的“凉性”,避免伤胃。注意线香要放在通风处,单次燃烧不超过15分钟,保持空气清新不闷。
3. 傍晚(18:00 – 20:00):运动后的“檀香扩香”
高温天运动后,毛孔打开易受风寒,用檀香精油(5滴)+ 纯净水(100ml)做喷雾,喷在瑜伽垫周围或运动服上。檀香的“木质香”能收敛汗液,同时调节运动后的心率,比直接吹空调更“养”。如果喜欢更持久的香气,可定制“檀香 + 甘松”的香牌,挂在运动包内,随时补充。
4. 睡前(22:00 – 24:00):助眠的“薰衣草香枕”
高温导致失眠?试试把“薰衣草 + 少量茉莉花”的香粉(用纱布包裹)放在枕头下。薰衣草的“芳樟醇”能延长深度睡眠时长,茉莉花的“苯甲醇”则有轻微抗焦虑作用。注意香粉每2周更换一次,避免受潮发霉——如果对花香敏感,可换成“柏子仁 + 远志”的安神香方,更适合体质偏寒的女性。
四、高温用香的3个避坑指南:别让“好香”变“负担”
香疗虽好,但用错了也可能适得其反。结合中医香疗师的经验,总结3个常见误区:
1. 误区一:“越凉的香料越好”
薄荷、樟脑虽能降温,但性偏寒凉,体质虚寒(手脚冰凉、易腹泻)的人过量使用,可能引发腹痛。建议搭配“温而不燥”的陈皮、丁香,中和凉性——专业合香定制时,会根据体质调整“凉热平衡”,避免“顾了降温伤了脾胃”。
2. 误区二:“香越浓效果越好”
高温下人体嗅觉敏感度下降,有人会刻意选浓香型香料,但过浓的香气反而刺激鼻腔,引发头痛。建议选择“中低浓度”的复合香方(如3种香料以内),让香气有“层次感”,比如“薄荷(前调)+ 檀香(中调)+ 艾草(尾调)”,闻起来更舒服。
3. 误区三:“所有香品都能高温用”
有些香料在高温下易挥发有害物质,比如含“苯”的化学香、添加人工色素的香珠。建议选择“天然无添加”的香品:线香看成分表(只有香料 + 粘粉),香珠选“天然树脂粘合”(如乳香、没药),香包用“棉麻材质”(透气不闷)——专业健康香品定制时,会提供成分检测报告,用着更安心。
结语:高温不是敌人,香疗是与自然和解的智慧
44℃的高温,与其对抗,不如“顺势而为”。古人用香,从来不是简单的“降温”,而是通过香气调节身心,让人体与自然的“暑热”达成平衡。这个夏天,不妨试试用一炉香、一串珠,把“熬夏”变成“享夏”——毕竟,真正的清凉,从来不在温度高低,而在内心的安宁。
如果想定制专属自己的“高温香方”(无论是提神的香珠、助眠的香枕,还是驱蚊的香包),可以私信我们的专业合香师,根据体质、生活场景调配,让这个夏天,连呼吸都带着清凉的幸福感。
【原创不易】转载交流请联系合香学社
参考资料
[1] 李时珍. 《本草纲目》[M]. 北京: 人民卫生出版社, 1982.
[2] 周嘉胄. 《香乘》[M]. 上海: 上海古籍出版社, 2012.
[3] 孙宝惠. 香料化学与工艺学[M]. 北京: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, 2004.
[4] 中草药. 艾草挥发油驱蚊效果研究[J]. 2021(5): 12 – 1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