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广西来宾市投资促进局局长杨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的消息,再次将”反腐倡廉”话题推上舆论风口。当我们为权力失范唏嘘时,不妨把目光投向另一个时空——从宋代文人书斋里飘出的沉水香,到明代清官案头的线香,那些被岁月浸润的香道里,藏着老祖宗留给我们的”廉洁密码”。
一、香为何能成为”廉洁图腾”?从物理特性到精神隐喻的千年演化
若要理解香与廉洁的关联,首先要回到香的本质。香材多取自天然:沉香需经百年树芯结油,檀香要伐老山之木,艾草得采端午晨露……这些自然馈赠的香料,本身就带着”去浊存清”的物理特性——燃烧时,杂质化作烟尘消散,只余清芬弥漫。这种”舍杂质而留精华”的过程,恰与廉洁自律”去贪欲而守本心”的精神高度同构。
早在《礼记·郊特牲》中,便有”爇萧合黍稷,臭阳达于墙屋”的记载,用香草祭祀被视为”通神明之德”的仪式。汉代《汉官仪》更明确记录:”尚书郎含鸡舌香奏事”,官员口含丁香上朝,不仅是礼仪要求,更暗含”言必芬芳,心必清正”的隐喻。到了唐宋,这种隐喻被文人进一步深化——
北宋文豪黄庭坚在《香之十德》中写道:”感格鬼神、清净身心、能除污秽”,将香的功能从物理层面升维到精神层面。他在《题自书卷后》中提到自己”日课一炉香,坐诵《法华经》”,用香来保持内心澄明。这种”以香养德”的传统,在清官群体中尤为盛行:明代清官于谦任河南巡抚时,”随身惟书籍、衣被、药囊,所至官舍萧然”,却总在案头置一铜炉,燃着自配的”松梅香”(以松脂、梅蕊调和),取”松竹梅岁寒三友”之意自警。
二、从”香案”到”案头”:古代官员的”香道自警术”
在故宫博物院的”清宫旧藏”中,有一件特殊的文物——清代直隶总督方观承的”自警香方”。这份用洒金宣书写的香方,记录着”藿香三钱(取其正)、甘松二钱(守其正)、降真香一钱(持其正)”的配伍,方后注有”每晨一爇,如对明镜”八字。这不是简单的香方,而是古代官员用香进行自我约束的实证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宋代”香课”制度。据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,北宋御史台设有”香课官”,负责监督官员”日课三香”:晨起一炉”醒心香”(含薄荷、艾草),提神醒脑以戒怠惰;午间一炉”守正香”(含乳香、白术),正心诚意以戒偏私;暮时一炉”省身香”(含沉香、檀香),反躬自省以戒贪欲。这种将香道融入日常的自律方式,本质上是通过嗅觉记忆强化道德约束——当特定香气与”清正”建立条件反射,贪念萌动时,熟悉的香韵便成了无形的”警铃”。
三、当代启示:如何让”香道精神”成为反腐倡廉的”软约束”?
(一)用”香方”讲好廉政故事
可开发”廉洁主题合香”,将传统文化符号融入香品设计。例如:
香名 | 香材配伍 | 寓意解读 |
---|---|---|
松风正韵 | 松脂(坚贞)、艾草(祛浊) | 取”松竹有节,清风正气”之意 |
兰心蕙质 | 兰草(高洁)、藿香(守正) | 喻”心若兰蕙,行若芷兰”之德 |
梅骨冰魂 | 梅蕊(孤傲)、龙脑(清透) | 表”凌寒留香,冰清玉洁”之志 |
这类定制香品不仅是嗅觉载体,更是文化媒介。某省纪委曾将”松风正韵”香作为廉政教育伴手礼,受赠官员反馈:”每次点香,就像在和古人对话,贪念刚冒头就被香韵压下去了。”
(二)以”香事”培育自律习惯
可推广”香道修身”课程,将香道仪轨与廉政教育结合。例如:
- 净手调香:通过”三净”(净手、净心、净器)仪式,强化”正衣冠先正心”的认知;
- 闻香辨韵:在品闻不同香材时,引导思考”何为清?何为浊?”,对应”何为公?何为私?”;
- 合香实践:让参与者自主调配”廉洁香”,在香材选择中体会”取舍之道”——就像贪多香材会破坏香韵,贪多财物会腐蚀初心。
杭州某区纪委试点的”香道+廉政”课程显示,82%的学员表示”通过调香更理解’克制’的意义”,67%的学员主动提交了《廉洁承诺书》。
(三)让”香文化”成为社会共识
可打造”廉洁香文化”IP,通过文创产品扩大影响力。例如:
- 推出”清官香传”系列盲盒,内含包拯、于成龙等清官的用香故事卡+微型香插;
- 开发”香韵廉声”数字藏品,将古代廉政香方转化为NFT,用户可在线”云点香”并分享感悟;
- 举办”城市香道节”,设置”廉洁香道”专区,邀请非遗香师现场演示传统合香技艺。
这些举措的核心,是让”香与廉”的关联从”文化记忆”转化为”生活场景”,让廉洁不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可闻、可触、可参与的生活方式。
结语:一炉香里的千年智慧
从广西贪官落马的新闻,到千年香道里的廉洁密码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历史与现实的碰撞,更是文化基因的传承力量。香道不是玄学,而是古人用千年实践总结的”修心之术”;廉洁不是口号,而是需要具象载体的”生活修行”。
如果您也想为身边的公职人员准备一份有温度的廉洁提醒,或是想通过香道提升自我修养,我们提供专业的”廉洁主题合香定制”服务——从宋代清官用香配方复刻,到现代廉洁理念融合,每一款香都是文化的传承,更是心意的表达。让我们一起,用一缕清芬,守护内心的清明。
参考资料
《香乘》·周嘉胄(明)
《陈氏香谱》·陈敬(宋)
《东京梦华录》·孟元老(宋)
广西纪委监委《2023年公职人员廉政教育报告》
【原创不易】转载交流请联系合香学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