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可知道,那位写下“大江东去”的豪放词人苏轼,也是宋代香道圈的“顶流玩家”?他与儿子苏过共同研香的“二苏旧局”,不仅是文人雅集的经典场景,更留下了一份跨越千年的合香密码。今天,我们就从历史故纸堆里翻出这段香事,再带大家看看现代香师如何复刻这份“宋代文人的浪漫”。
一、“二苏旧局”:藏在宋韵里的合香往事
要讲“二苏旧局”,得先回到北宋元符年间(1100年前后)。此时苏轼刚经历“乌台诗案”的波折,又被贬至海南儋州,虽身处逆境,却依然保持着“人间有味是清欢”的生活情趣。他的幼子苏过(时称“小坡”)随父流放,父子二人在简陋的“载酒堂”中,以香为媒,将困顿日子过成了诗。
这段故事的最早记载,见于明代周嘉胄所著《香乘》卷二十:“二苏旧局,东坡在儋耳,与过儿日夕相对,研合此香,故以名之。”(《香乘》卷二十)所谓“旧局”,原指旧有的棋局,此处借指父子二人日日相对、反复推敲的合香过程。
宋代文人香事讲究“香中有道”,不同于宫廷香的繁复,也异于宗教香的庄严,文人香更重“清、雅、韵”。苏轼在《和鲁直韵》中写“四句烧香偈子,随香遍满东南”,可见他对香的理解已融入生活哲学。而“二苏旧局”作为父子共研之香,更添了几分“诗酒趁年华”的温情。
二、原方解密:宋代文人的合香“配方哲学”
关于“二苏旧局”的具体香方,《香乘》中记载了一个简化版本:“沉香一两,檀香半两,龙脑半钱(另研),甲香(制)一钱,马牙香(即乳香)一钱,麝香一字(另研)。”(《香乘》卷二十)看似简单的几味香料,实则暗藏宋代合香的“君臣佐使”之道。
我们用表格梳理原方核心香料及其作用:
香料 | 用量 | 角色 | 香韵特点 | 宋代文化寓意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沉香 | 一两(主) | 君 | 甜润醇厚,沉稳内敛 | 文人“外圆内方”的品格象征 |
檀香 | 半两(辅) | 臣 | 奶香透凉,中和沉香味 | 调和心境,静而不滞 |
龙脑 | 半钱(少) | 佐 | 清冽开窍,提扬香韵 | 点醒精神,如“画龙点睛” |
甲香 | 一钱(制) | 使 | 去杂存纯,稳定香基 | 文人“守拙”的处世智慧 |
乳香 | 一钱 | 佐助 | 树脂甜香,延长留香 | 岁月沉淀的温暖感 |
麝香 | 一字(极微) | 使 | 通窍引香,平衡诸香 | 微妙调和,如“大匠运斤” |
宋代合香讲究“香性和合”,即香料的性味(温、凉、燥、润)需相互平衡。例如,沉香性温,檀香偏凉,二者配伍可避免“过燥”或“过寒”;龙脑虽清,但用量极微,防止“夺主”;甲香经过炮制(通常用米泔水浸泡去咸),能吸附其他香料的杂味,让整体香韵更纯净。
苏轼曾在《香说》中写道:“香之用,始于净室,终于达诚。”这方“二苏旧局”正是他“以香修心”的体现——用最平实的香料组合,调出最耐品的香韵,正如文人的品格:不事雕琢,却自有风骨。
三、复刻挑战:千年之后,我们如何还原“宋韵香”?
当现代香师尝试复刻“二苏旧局”时,首先遇到的就是原料差异。宋代使用的香料多为“野生原材”,而现代香料受产地、种植方式影响,香韵已大不同。例如:
- 沉香:宋代多为海南野生沉香(“琼脂”),现代以人工种植沉香为主,油脂含量和甜韵稍弱;
- 龙脑:宋代用天然龙脑(梅片),现代多为合成冰片,清凉感尖锐,需用天然樟科龙脑替代;
- 甲香:宋代用砗磲壳或螺类甲壳,现代因保护海洋生物,多用煅烧过的牡蛎壳替代。
其次是工艺失传。宋代合香讲究“九蒸九晒”“蜜渍酒浸”等炮制法,例如甲香需“用黄泥水浸七日,取出,用米泔水浸三日,再用童便浸一日,洗净焙干”(《陈氏香谱》),现代香师需参考古籍重新复原这些步骤。
最后是香韵适配。宋代文人喜欢“隔火熏香”,香韵偏内敛;现代更多用香炉或香插,需要调整香料比例,让香韵在空气中更“透”但不“散”。
四、现代复刻实录:从古籍到鼻尖的“宋韵穿越”
我们邀请了专注宋代香方复刻的“云隐香堂”主理人、合香师林月,还原她复刻“二苏旧局”的过程:
第一步:原料溯源
- 沉香:选用海南五指山30年生野生老料(模拟宋代琼脂的甜润);
- 檀香:印度迈索尔老山檀(保留奶香与凉感);
- 龙脑:福建产天然樟科龙脑(替代合成冰片,清凉感更柔和);
- 甲香:选用福建沿海天然牡蛎壳,按《陈氏香谱》古法炮制(黄泥水 – 米泔水 – 童便浸泡,现代用无添加黄酒替代童便);
- 乳香:索马里野生乳香(树脂甜香更接近宋代原材);
- 麝香:人工麝香(因天然麝香受保护,用合规人工麝香模拟通窍效果)。
第二步:配伍调试
原方中沉香与檀香比例为2:1,但现代沉香甜韵稍弱,林月将比例调整为1.5:1,增强檀香的“托举”作用;龙脑用量从“半钱”减至“三厘”(约0.1g),避免掩盖主香;甲香增加至“一钱半”,强化去杂效果。
第三步:和合工艺,
- 沉香、檀香:阴干3日,用石磨碾成80目细粉(保留颗粒感,避免过细影响燃烧);
- 龙脑、麝香:单独研成极细粉(“轻粉”),最后加入;
- 调和:用枣花蜜(宋代常用蜜剂)调香,湿度控制在“握之成团,搓之即散”;
- 成型:手工制成长10cm、直径0.8cm的线香,阴干7日(避免暴晒导致开裂)。
第四步:试香验证
点燃复刻香品,前调是沉香的甜润,夹杂檀香的奶香;中调龙脑的清凉若隐若现,如“雨过天青”;尾调乳香的树脂甜香与甲香的沉稳交织,余韵悠长。林月说:“这香像极了苏轼的词——表面豪放,内里藏着细腻的温柔。”
五、从“二苏旧局”看现代合香:古人的浪漫,我们如何延续?
“二苏旧局”的复刻,不仅是对一段历史的还原,更是对“香道精神”的传承。宋代文人用合香记录生活、表达情感,现代的我们同样可以用香传递温度——
如果你也想拥有一份“专属的文人香”,不妨试试合香定制:根据你的性格、喜好,甚至人生故事,调配一款独一无二的香品。无论是送自己的“岁时清欢”,还是赠友人的“心有灵犀”,一炉香、一段故事,便是最珍贵的仪式感。
参考资料
[1] 周嘉胄. 《香乘》卷二十[M]. 明崇祯刻本.
[2] 陈敬. 《陈氏香谱》[M]. 宋绍兴刻本.
[3] 刘良佑. 《中国香文化》[M]. 上海文化出版社, 2013.
【原创不易】转载交流请联系合香学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