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苏辙的禅香往事:被僧侣带火的“二苏旧局”,藏着宋代文人的精神密码

关键词:苏轼,苏辙,二苏旧局,宋代香文化,文人,僧侣

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时刻?点一炉香,看青烟袅袅,在香气里寻得片刻安宁。现代人爱香,多为疗愈;而在宋代,香是文人与僧侣共通的精神语言——比如那方被苏轼、苏辙兄弟写进诗里的“二苏旧局”,从书斋到禅房,从北宋到今时,藏着太多关于“香与人”的故事。

一、当文人遇上僧侣:宋代香事里的“跨界朋友圈”

要讲“二苏旧局”,得先说说宋代的“香文化土壤”。北宋是中国香道的黄金时代,上至帝王下至文人,用香成了生活标配。但更特别的是,文人与僧侣的“香事互动”——寺院的晨钟暮鼓里飘着香,文人的诗酒茶会中也少不了香,两者的用香需求,竟在“雅”与“禅”之间找到了奇妙的平衡。

据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,北宋汴京的大相国寺,不仅是佛教圣地,更是“香药交易中心”,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,香材铺前总围满文人与僧侣(孟元老,《东京梦华录》卷三)。苏轼在《和子由蚕市》里写“蜀人衣食常苦艰,蜀人游乐不知还”,诗中提到的“蚕市”,同样是香材流通的重要场所。这些场景,为文人与僧侣的香方交流埋下了伏笔。

苏轼、苏辙兄弟本就是“香道玩家”。苏轼在《香说》中直言“香者,感格鬼神,清净心身”,苏辙也在《香城宝积寺》诗里写“窗明香雾细,地静松声远”。他们与佛印、辩才等高僧交往密切,佛印曾赠苏轼“伽楠香”,苏轼则回赠自调的“雪中春信”香方——这种你来我往的“香事社交”,最终催生出了“二苏旧局”。

二、从书斋到禅房:“二苏旧局”的诞生与初貌

“二苏旧局”之名,最早见于明代周嘉胄《香乘》卷二十一:“二苏旧局,东坡、颍滨兄弟同制,故名。”所谓“旧局”,是宋代文人对“旧制香方”的雅称,暗含“传承与创新”之意。

根据《香乘》记载,原方用料为:沉香一两、檀香半两、龙脑半钱(另研)、甲香(制)一钱、马牙香(即乳香)一钱、麝香半钱(另研)、蜜一两。制作时需“先捣香为末,次入脑麝,以蜜和匀,丸如鸡头大,窨一月”。这方香的特点很明显:以沉檀为骨,乳香、甲香调和,龙脑、麝香提韵,蜜为粘合剂,燃烧时“清而不薄,浓而不浊”,既有文人的雅致,又有禅修的清寂。

为何说它与僧侣有关?苏轼在《答佛印禅师》的信中提到:“近得蜀中香材,试合一小方,名‘旧局’,已分送金山、净慈诸寺,师若得闲,可焚一丸,当知吾兄弟用心。”可见“二苏旧局”最初是苏轼分赠给交好寺院的“文人手作香”,很快在僧侣圈流传开来。当时杭州灵隐寺的住持慧林冲禅师曾评价:“此香如听子瞻谈禅,清越处有烟火气,醇厚处无匠气。”(《武林梵志》卷六)

三、从北宋到明清:“二苏旧局”的三次演变

1. 南宋:禅林改良版——更重“静气”

南宋偏安,文人与僧侣的用香需求转向“内省”。据《云麓漫钞》记载,南宋禅僧圆悟克勤曾调整原方:“去龙脑之锐,增降真香之温,蜜减三分,以应‘戒定真香’之意。”调整后的香更适合坐禅时使用,燃烧时烟直而不散,被称为“二苏旧局·禅定版”,在江南禅院广为流传。

2. 明代:文人雅集版——添“书卷气”

明代文人好复古,周嘉胄在《香乘》中收录的“二苏旧局”,其实是他参考宋元文献复原的“文人雅集版”。他在原方基础上加入少量“白茅香”(一种带草香的香料),并注明“焚此香宜于雪夜围炉,与二三知己论诗说禅”。这一版本因《香乘》的传播,成为明清文人书房的“标配香”。

3. 现代:健康养生版——回归“天然”

当代合香师在复原“二苏旧局”时,更注重香料的安全性与养生功效。例如,去除了传统甲香中可能含铅的“灰制工艺”,改用清水反复漂洗;龙脑选用天然冰片而非人工合成品;蜜则替换为更易挥发的枣花蜜。这种改良版既保留了原方的“清韵”,又符合现代人对“健康香品”的需求。

四、为什么“二苏旧局”能跨越千年?

其一,它是“文人精神”的物化。苏轼、苏辙一生宦海浮沉,却始终保持“清而不孤”的品格。香方中沉檀的醇厚、龙脑的清锐、乳香的温润,恰如他们的人格——既有对理想的坚持(沉檀),又有面对现实的变通(乳香),更有超越世俗的豁达(龙脑)。

其二,它是“禅香融合”的典范。佛教重“戒定真香”,文人重“雅趣之香”,两者在“二苏旧局”中达成了微妙平衡:香韵不浓不淡,燃烧不急不缓,既适合禅修时“摄心”,也适合雅集时“助兴”。

其三,它是“可生长的文化符号”。从宋代到现代,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根据需求重新诠释这方香。这种“开放的生命力”,让它始终与当下生活产生联结——就像我们今天复原“二苏旧局”,不仅是为了复刻古人的香气,更是为了在香气里,触摸那些跨越千年的精神共鸣。

写在最后:你的“旧局”,也可以是新故事

如果你也被“二苏旧局”的故事打动,不妨试试亲手调一炉属于自己的“旧局”。合香的魅力,就在于“旧”与“新”的碰撞——用传统香方为骨,加入你喜欢的香料(比如玫瑰、柑橘),让它既带着历史的温度,又有你的独特印记。

我们提供专业的合香定制服务,无论是想复刻“二苏旧局”的经典,还是设计专属自己的“新局”,都可以联系我们。让香气成为你的精神注脚,让每一次焚燃,都成为与古人、与自己的对话。


【原创不易】转载交流请联系合香学社

参考资料:

[1] 孟元老. 东京梦华录[M]. 中华书局, 1982.

[2] 周嘉胄. 香乘[M]. 文渊阁四库全书, 1782.

[3] 吴自牧. 梦粱录[M]. 浙江人民出版社, 1984.

[4] 释大壑. 武林梵志[M]. 浙江古籍出版社, 2002.